2013年11月3日 星期日

馬偕劉建良,鑽研乳癌、甲狀腺癌

 
 
(文摘自102.11.03 蘋果日報)
 
 
10多年前,每年新增約1000名乳癌患者
近年來已演變成每年約增9000人,該如何有效預防,醫界都傷腦筋
 
 
 
馬偕醫療團隊研究則發現人體中一種名為「瘦體素」的荷爾蒙
其基因若突變,日後罹患乳癌等癌症風險會提高
也開啟癌症篩檢新契機,而研究團隊中的關鍵人物,就是副院長劉建良
 
 
 
  劉建良醫師
 
 
 
一路陪病患長大
 
 
劉建良出身醫師世家
他祖父劉清井是台灣醫學史上第2個醫學博士,他的姑姑也是醫師
到了他這一代,除了他行醫,妹妹也是眼科醫師
 
 
 
對於當年選外科,劉建良則說
壓力雖大,但患者若能熬過手術並存活多年,再相聚,總能帶給他無比感動
 
 
 
他舉例,多年前有一名罹患甲狀腺癌的兒童
經成功治療後,追蹤至今逾10年仍無異狀,「我等於一路陪著這小朋友從小學升上大學」
每次再碰面,都讓他覺得走外科「很有成就感」
 
 
 
從年輕時便給劉建良看病看到中年的患者楊小姐則說
每次與劉建良碰面,「我們都會像老友般聊天」,劉問診也仔細,讓她很安心
 
 
 
但既然投入癌症領域,患者死亡是每個醫師都要面對的課題
劉建良見多了治療無效的個案
為提高病人存活率,多年前開始投入癌症篩檢方向
 
 
 
他與研究團隊陸續發現瘦體素與癌症的關聯
例如瘦體素與瘦體素受體的基因若發生突變,未來得乳癌、甲狀腺癌機率都會比一般人高
 
 
 
他說,相關研究雖在初步階段,但未來發展潛力可期
「也許只要做一點檢查,若發現瘦體素或瘦體素受體有異常,就可提前預防這2種癌症」
 
 
 
劉建良專長是乳癌、甲狀腺癌等癌症治療
但其中最讓他心有感觸的,還是病例增加異常快速的乳癌
 
 
 
他嘆說,醫界雖宣導多年
臨床卻仍常見到畏懼就醫、延誤治療的個案
 
 
 
最近便有1名30歲出頭女子,「乳房都爛了,還一直拖拖拖」
足足拖了2年才願治病,病況已嚴重惡化,讓他相當扼腕,也呼籲女性珍視健康
現在有標靶藥等各種武器,只要肯醫,就有機會治好
 
 
 
幫人治病是天職
 
 
雖然擔任行政事務繁忙的副院長一職
劉建良仍不願意放棄臨床工作,他說,幫人治病是醫師天職,他也放不下治病的成就感
將持續服務到退休為止
 
 
 
劉建良小檔案
 
 
 59歲、已婚、育一子一女
學歷:台灣大學醫學系學士
經歷:台北馬偕醫院外科加護病房主任、馬偕外科部主任
現職:台北馬偕醫院副院長、乳房醫學會理事
專長:乳癌、胃癌診治、甲狀腺手術等
嗜好:音樂欣賞、旅遊
 
 
 
「音樂人」旅行當作學習
 
 
自小家境不差,讓他在就學之餘
仍然能持續發展他的音樂才華,他會拉大提琴、低音提琴,也會吹奏小號
大學時期還曾經擔任合唱團的指揮
近年仍然常去教會唱詩,是馬偕醫院內少見的資深「音樂人」
 
 
 
讓孩子自由發展
 
 
劉建良雖然從小就會念書
但他家人並未強制他走入醫界,也讓他長期學習任何他想學的樂器
 
 
 
而他也延續這種開放態度
對於自己的2個孩子,都放手讓他們自由發展
後來2人上了大學,1人選擇攻讀社工,另1人投身電機,沒有1個人承接他行醫的棒子
但他不以為意,笑說:「孩子只要能找到成就感,做什麼都行」
 
 
 
工作閒暇時也愛去旅遊,且專挑歷史古蹟景點
在行前也一定做足功課,把當地文化傳承都摸清楚了,才會安心出發
 
 
 
他說,有準備再去旅行
「風景就不再只是風景,每個畫面也許都有它獨特的歷史意義」
這樣的旅遊也就不再只是散心
「而是一種成長與學習」,也讓他樂此不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