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10日 星期日

阿嬤的收音機 <第九屆林榮三文學獎小品文獎得獎作品>

 
 
 
(文摘自102.11.10 自由時報/陳少翔)
 
 
 
我把阿嬤的收音機藏起來了
 
 
 
那是個老舊不堪的黑色收音機
一次燠熱的夏天,圖書館讀不下書,便在家準備考研究所,努力與一堆厚書奮戰
 
 
 
狹小房子裡,除天花板嘎嘎旋轉
的吊扇,就是令人惱煩的嗶嗶啵啵聲音,阿嬤的收音機
 
 
 
不知道為什麼,阿嬤很愛聽收音機
連同明明在睡覺也是,悄悄關掉收音機,她就會突然醒來,總要開著才睡得著
 
 
 
老病交纏,痛得哀叫時,開得大聲好像對她身體好
她老到隨時都會走的
 
 
 
老邁的她,從我有記憶以來,她就很老
灰白而鬈曲頭髮底下,她眼瞳過於灰濁以至不曾放光
過敞的棉衫裡,她的手及腿,像被狠狠抽收得皺痕滿布,嶙峋骨瘦的樣子
比阿公還老
 
 
 
媽說,以前收音機會放阿公替日本人打仗的消息
仗打完,他後來變成一框黑白照片了,及一張泛黃的證紙,大框照及證紙照的人
都是油頭黑髮的中年男性
我曾偷偷看過證紙,那腥澀紙味,感覺很老
 
 
 
老人的身上好像總沾染了什麼似的
身子總是浮著一層透薄的膜,是灰濛濛的,耳頭垂垂的
 
 
 
幾年以來,她更老了,常常躺在充滿霉味的臥房
扭開收音機,嘰嘰喳喳的訊號接收聲,忽而轉為窸窸窣窣,賣藥商人綿綿絮語
抑或政論談話的滔滔不絕
 
 
 
和她的哀嚎聲混雜在一團
像原生盆栽那樣外頭長滿各樣枝葉,土壤底下卻是根柢糾纏成結
 
 
 
聲音像是恣意生長的植物
如彎鉤的枝藤爬滿了整間臥房,攀爬著,嘶嘶地發出聲音
龐雜的枝蔓包覆著阿嬤,那個薄膜身體的她
好像順著收音機的雜訊,如儀式的,通往至某個時空,她常失神地一動也不動躺著
 
 
 
我常多心,怕她聽到死去
拍她肩膀或關掉收音機,她就復活,然後便「哎呀,創啥啦」就醒來,很常被她嚇到
她應該也常被我嚇到吧(老人犯睏也有可能)
 
 
 
不知為何,我直覺地想:收音機就是她通往死亡的進行曲
為了不要讓她被帶到陰曹地府
我得讓收音機徹底消失,在浸潤書堆的夏天,我偷偷溜進她房間,把收音機藏起來
 
 
 
那嗶嗶啵啵的收音機不見後,她顯得坐立難安
在涼椅在臥房,翻來覆去,不睡時,看著阿公的照片,兩眼發白地盯著
有時歎息,有時流淚
 
 
 
或者是在客廳,提起電話機話筒,不撥號,聽著話筒的嗡嗡聲,聽得出神了
她是不是在等什麼呢?那些聲音?還是什麼?
 
 
 
然而,失去收音機的她
彷彿更老、更老了,好不忍心,便偷偷將收音機放回她房間
 
 
 
某天阿嬤在臥房,日常地扭轉收音機
嘰嘰喳喳的訊號聲,忽而窸窸窣窣,有男聲幽幽地說,她笑著像等到什麼的便死了
儀式般,聲音引導她穿過生命中的滂沱大雨
 
 
 
媽說,阿嬤不是病死的
 
 
 
評審意見/聲音的牽引-張瑞芬
 
 
 
本文用虛實交織的筆法
以旁觀者的角度窺看老病臥床的阿嬤及其生活
一只老舊的收音機,彷彿是通往死亡的祕密甬道,用聲音與記憶牽引阿嬤到另一國度
醒睡之間,又如冥界與陽間,過去與未來的交界
光影迷離,指涉幽微,相當耐人尋味
 
 
 
 
 
 
 
 
 
 
 
 
 
 
 


堅持完美,是自找麻煩

 
 
 
(文摘自102.11.10 自由時報/肆一)
 
 
 
一個男人的告白:「完美當然很好
但若是把它拿來當作唯一追尋的目標的話,就只是自找麻煩罷了」
 
 
 
原來,所謂的「完美」,指的並不是他多好
而是,他讓你覺得自己很好,這一刻,你發現自己終於在愛裡長大成人
 
 
 
刻意追求完美,愛情充滿算計
 
 
就如同「初戀情人」永遠都占據心中一個位置難以取代一樣
「完美情人」也是,他是一種最極致的想像
他的身高、體重、個性,就連微笑,你都有角度範本
 
 
 
那是你的終極追求
你知道或許不容易,但要是沒嘗試過就要你放棄,也只是一種不甘心、一種對自己的背叛
愛情本來求的就是那萬分之一的機率
 
 
 
所以你拿著模型去追尋著
即使遍體鱗傷也甘之如飴,你甚至引以為傲,那是你的戰績、你的榮耀
 
 
 
然後,在經歷過碰撞、拉扯
跟著弄丟自己又死而復生後,你學會讓步,也學會捨棄
 
 
 
然而那並不是一種真心接受,而是一種不得不
所以你仍心有不甘、蠢蠢欲動,等待著下一次完美的可能
 
 
 
那時你所有的後退,圖的都是再前進更多
你的把自己交出,都是為了跟他拿一些什麼回來
 
 
 
所以,你還是談不成一場好的戀愛
因為,如說真心誠意的愛都不一定可以成功的話
那麼一開始就充滿算計的愛,又怎麼能得到圓滿,而這些,也是你很後來才體悟到的事
 
 
 
就像是童年的恣意落淚
到長大後的忍住不哭,再到對於許多事物的了然,這是一種必須的歷程
愛情也是,可是這些體會都得要加上親身遭遇過一回才能算數
 
 
 
剛剛好情人,不完美卻靠你最近
 
 
現在,你不再斤斤計較他的老毛病、挑剔他的一些小缺點
他總是還沒洗澡就往床上躺、衣服襪子內褲一起洗、老是沒問過你就點了最大份量的菜…
他離完美很遠,但卻靠你最近
 
 
 
你曾以為這仍是一種退讓,時間總會叫人妥協
但時間更久一點之後你才發現,其實你還是追求完美,只是完美的定義在改變
你不再追求更多、不再覺總不足夠,不多不少,剛剛好,才是完美
 
 
 
你的完美,不再是完整無缺,而是即使發現了瑕疵,但仍然覺得很好
完美不一定美,耐看才能持久
 
 
 
有你真好,不求再多
 
 
完美的愛情並非是光鮮亮麗,而是不用刻意炫耀,就讓人感到誇耀
一種不強迫、不勉強、不覺得委屈,愛得很自然
 
 
 
愛情是二人的對手戲,但卻不允許作戲
這是時間的善意,它給你磨難、幫助你成長,只要不把益處往外推
就會發現原來時間不是只有壞處
 
 
 
所以有好長一段時間,你並不明白為什麼
只要在他的身邊你就可睡得好,沒惡夢打擾、半夜驚醒,就連「落枕」都不再復發
 
 
 
然後一直到了某一天,你望著他沉沉睡去的臉,於是才驚覺了
原來,他就是你的安眠藥
 
 
 
他的體溫、他的氣息
他那偶爾在睡夢中因過度疲累而發出的呢喃
都給了你安全感,在他身邊,你生平第一次可以感受到不求再多的意義
 
 
 
以前的你,希望愛要更完美
現在的你,則是希望愛得更久,你終於不再以完美為珍貴,開始覺得身旁的人最重要
他讓你喜歡自己,這就是完美的對象
 
 
 
 
 
 
 
 
 
 
 


手指冒水泡發癢,恐罹汗皰疹

 
 
 
(文摘自102.11.10 蘋果日報)
 
 
 
有讀者詢問,指近半年來手掌、手指部位突然出現大量脫皮
且會紅腫、發癢、起水泡,想知道是否罹皮膚病
 
 
 
皮膚科醫師指出
讀者主訴症狀,應是汗皰疹所導致,可就醫透過塗抹類固醇藥膏來改善
 
 
 
書田診所皮膚科徐嘉琪主任指出
汗皰疹發病原因不明,一般認為和體質有關
若遇熬夜、工作壓力大、季節轉換時,體內抵抗力下降,也易誘發汗皰疹
 
 
 
症狀包括手指邊緣會先出現0.1公分左右的小水泡
長得密密麻麻、奇癢無比,幾天後水泡會乾掉成厚皮,但脫皮後水泡又常再長出來
 
 
 
抵抗力低易誘發
 
 
治療汗皰疹可透過擦類固醇藥膏來改善
療程大約二周,患者也應避免作息不正常,以防降低免疫力,使病況復發
 
 
 
三軍總醫院皮膚科江建平醫師表示
汗皰疹通常會雙手雙腳對稱發作,除壓力可能誘發外
部分患者是在食用香菇、堅果、起司、帶殼海鮮後,因可能內含微量重金屬,誘發汗皰疹
建議醫院檢查,排除外在可能造成的皮膚病後,再決定治療方式
 
 
 
 
 
 
 
 
 
 
 
 


愛上不該愛的男人

 
 
 
(文摘自102.11.10 蘋果日報/賴芳玉)
 
 
 
一位年約40歲、打扮時髦的女性朋友
焦慮不安的坐在律師樓會議室內,我看到同所陳律師費力地與她解釋法律
之後該女性朋友顯然很不開心的離開律師樓
 
 
 
我見陳律師似乎有些氣餒,向前安慰:
「家事律師不好做喔,情緒成本特別高,妳的好意,當事人不見得埋單」
 
 
 
陳律師嘆口氣說:「賴律師,處理家事案件
真的很難在情理法上抓到平衡點,剛才那位女性朋友是小三
她和那男人外遇近十年,他老婆都不知情
直到現在生了一個小孩,那男人突然拒絕和她聯絡
 
 
 
她痛苦不堪,希望律師協助處理
但我認為處理空間有限,至多為該名小孩請求強制認領、爭取監護權、扶養費而已
然而她的期待是那男人的回心轉意」
 
 
 
妾身違法沒有保障
 
 
我說:「嗯,怪了,最近確實很多小三案件
其實在法律上,當男人提出分手時,小三在法律上毫無保障
無法如元配受法定夫妻財產制保障
而請求財產分配或贍養費、也沒因分手的損害賠償、繼承權,雖有所謂遺產酌給請求權
但須經親屬會議,難度非常高
 
 
 
至於多年前某地方法院判准小三援用早期判例
比照妾的身分請求贍養費,但那樣的案例少之又少,可遇不可求
 
 
 
如真要爭取財產保障,那小三總得在感情上擺低姿態
用盡手腕央求著男人給些許保障,但也看那男人有沒膽在元配眼皮底下,偷偷把私房錢給她
 
 
 
而所生的非婚生子女更是可憐
總是等著一個無法回家的爸爸,時不時的還跟著母親遭來自元配家屬的奚落、責備
 
 
 
如要訴請認領子女,那就得等著被元配告妨害家庭罪
每天擔心揣測元配是否知悉通姦已超過六個月或該通姦行為是否已超過五年的時效
所以從風險評估來看,當小三還真不划算」
 
 
 
陳律師回應:「也許小三圖的是真情吧」
我苦笑著說:「跟一個無法對自己婚姻忠誠的男人談真感情,那豈不是與虎謀皮嗎」
 
 
 
說到底,家事案件很難論是非
所涉的每個人,都只是各自在不同的立場上傷悲而已
 
 
 
 
 
 
 
 
 
 
 
 
 


上海孩子,厚書包

 
 
 
(文摘自102.11.10 蘋果日報/《可能小學巡堂筆記》, 王文華)
 
 
 
秋天,去了一趟上海
沒吃到大閘蟹,卻看到對岸教育改革
 
 
 
我們參訪四間小學,觀了四堂課
印象最深的是一位綁著二條辮子的小女孩,四年級,圓圓大眼,笑起來很靦腆
講起話來,卻條理分明得讓人難忘
 
 
 
以上海生存競爭之激烈
孩子回家應該有補不完的習,寫不完的功課
 
 
 
問她,她搖搖頭
說是回家最多做一小時作業
這一小時包括預習、復習,不完全是抄抄寫寫的功課
 
 
 
她沒去補習班,不會的功課自己查
查不到的就圈起來,「隔天問老師,老師說什麼問題都能問,不然來學校做什麼」
 
 
 
問了其他孩子,真的,多數孩子都沒補習
做完作業,看看課外讀物,有補習的,也大多在才藝上,像鋼琴、畫畫
 
 
 
課文比台灣多一倍
 
 
上海的語文課本,厚厚的
一學期要上3、40篇課文,比台灣多了一倍,兩岸上課的時數差不多
我們卻老覺課上不完,一天到晚趕課
 
 
 
趕什麼課呢
我們花好多時間教生字筆順、字詞解釋
 
 
 
筆順教學,其實有簡單的通則
認真琢磨個1、2天就能學會,偶爾遇到難字,再特別交代一下即可
 
 
 
抄寫了一頁又一頁的解釋
卻在閱讀理解時,不會從上下文去推敲
感覺,我們有點用錯了力
 
 
 
在上海觀的四堂課,老師講課時間約佔1/3
大部分的時間留給孩子針對文章討論、發表、分析、統整,師生專注在文章上
老師從課文上出題,孩子從文章中找答案
 
 
 
一堂課下來,聽到最多的話是:「你這麼說,是從課文上哪裡發現的?為什麼」
一切有所本,少了天馬行空,為理解文章,打下深厚基礎
 
 
 
他們也教生詞的,四堂課觀下來
每一堂課的老師,至多講三個詞的意思,且不要孩子硬背字典解釋
 
 
 
他們要的是你知不知道這個詞為什麼用在這裡
而不是這詞在字典裡是什麼意思
他們要孩子明白作者為什麼要這麼寫,而不是這詞要背起來,月考時會考
 
 
 
強調每一堂課上完,孩子至少有個收穫
強調要在課堂做有效的學習,這是上海行最大的感觸
 
 
 
 
 
 
 
 
 
 
 
 
 
 
 
 


台北萬芳潘建志,力抗憂鬱

 
 
 
 (文摘自102.11.10 蘋果日報)
 
 
 
台北市立萬芳醫院精神科潘建志醫師,長期投入精神醫學
他指能透過問診、訪談,讓患者說出心中的話,紓解壓力,就是他莫大的成就
 
 
 
他也曾研究發現,逾三成五精神科患者
在求助醫師前都曾求神問卜或尋求中醫協助,但他認為宗教力量雖能撫慰人心
若民眾已出現失眠、焦慮且已干擾生活步調,即應求助精神科
 
 
 
  潘建志醫師
 
 
 
成就感比外科大
 
 
會投入精神科,潘建志坦言是個性使然
他說,就讀醫學系時,發現自己對人文很有興趣,喜歡探索人們內心世界
 
 
 
若能從病患訪談中,有如偵探般對病患病情抽絲剝繭、給予正確治療
成就感遠比透過外科手術等來治癒患者更大,因此選精神科
 
 
 
台灣人因擔心被標籤化是神經病,因此常不願到精神科門診就醫
為此,他曾進行研究,以150名精神科病患為對象
發現這些患者到精神科門診就醫前,有53名、逾三成五患者曾先尋求其他解決管道
 
 
 
這些管道包括,找中醫、求神問卜、吃偏方、服香灰等
且平均每個人會試2~3種方法,都無效後才會轉往精神科求醫
此篇研究已刊登在知名的《臨床精神醫學研究期刊》
 
 
 
曾收一名40多歲罹恐慌症男子
因他出現懼高、害怕等症狀,每天活在恐懼中
花了3、4年到處求神問卜、喝香灰,都無法改善,才到精神科門診就醫
經三個月治療,恐慌症症狀明顯好轉
該男子後來常說,之前白白浪費太多時間,應早點尋求正規精神治療
 
 
 
患者廖小姐說,10年前因情緒起伏大
經診斷為躁鬱症,但潘建志十年來細心問診、治療,病情已獲良好控制
現在每月僅須回診一次,至今印象還很深刻
「第一次看診時,醫師花半小時和我聊天了解病情,讓我十分信任,因此,一看就是10年」
 
 
 
共事多年的萬芳醫院精神科楊姓護理師說
潘建志在門診中與患者問診、互動的態度,好像在和家人說話一樣,讓人感覺十分誠懇
患者對潘建志也十分信任,因此,患者病情多能獲得良好控制
 
 
 
潘建志小檔案
 
 
55歲、已婚,育一子
學歷:台北醫學大學醫學系
經歷:台北馬偕醫院實習醫師、住院醫師、台中靜和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
現職:台北市立萬芳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
專長:憂鬱症、睡眠障礙、焦慮症、老年失智症診治
興趣:看書、上網發表文章、打高爾夫球等
 
 
 
網路寫時評,救人不分顏色
 
 
潘建志除是精神科醫師
更為人熟知的是他在網路的Billy Pan身分
 
 
 
 對社會正義、政治有著熱情的他,1992年起就在網路上發表文章
時常針砭時事,累計下來已有上千篇文章,其中九成以上文章都有好幾萬人閱覽
他說,雖自己政治色彩偏綠,但看病、救人絕不分顏色
 
 
 
肉搜出駙馬爺身分
 
 
大學時代就開始參與社會運動
當精神科醫師後,他關懷時勢的熱情未減
 
 
 
因此在2006年以Billy Pan身分,在網路開始發表文章
許多文章都引起共鳴,最近較為人熟知的則是今年3月,他在網路上公布「駙馬爺」
馬英九總統女婿蔡沛然的身分
 
 
 
他也說,曾在某次國內大選後
發現一天內竟有300、400名網友留言說很難過
後來他幫網友辦一場療傷網聚,當天現場聚集600多人,成功運用自己在網路與精神專業專長
幫網友走出低落情緒
 
 
 
時常追蹤潘建志臉書(http://tinyurl.com/lvtlxo6
文章的網友Eddy說,潘對時事批評很犀利,且都有證據佐證,讓他很信服
 
 
 
 
 
 
 
 
 
 
 
 


出生,英文證明

 
 
 
(文摘自102.11.10 蘋果日報/劉育志)
 
 
 
前些日子忙碌的產房住進了一位「貴客」
或者應該說是自以為尊貴的貴客,帶著行李到產房報到的她,刻意將滿口洋文掛嘴邊
恨不得昭告天下她是長年旅居美國的「大人物」
 
 
 
從填寫懷孕相關紀錄開始,護理人員就吃足苦頭
只要沒聽懂她的語言,就得忍受一番像「英文不是從國中就開始教了嗎?」這類的冷嘲熱諷
 
 
 
婦產科醫師們當然也不好過
對於穿著短袍的住院醫師,她可是完全沒看在眼裡
答起話來愛理不理,吃過虧的眾人皆是啞巴吃黃蓮,後來便以「她」來稱呼這位貴客
 
 
 
回台生產反正便宜
 
 
陣痛待產的時候,她脾氣很大
醫護人員還可理解,畢竟處在陣痛的狀態下,多數人都無法心平氣和
 
 
 
但在生產完後,她依舊氣燄高張
無論是頭痛、腹痛、傷口痛、脹奶痛,她都要求得到立即有效的解決
 
 
 
因為沒人有辦法讓她順心,所以任何事都得請主治醫師親自說明
短短幾天的住院裡,遭殃的可不只有婦產科醫師,替他執行麻醉的麻醉科醫師跑了好幾趟
連照顧新生兒的小兒科醫師,也被迫到病房回答她的質問
因為她不信任護理人員的衛教內容
 
 
 
雖主治醫師多次告知,狀況穩定後就能出院
不過她倒是打定主意多住幾天,享受有人照顧、隨傳隨到的服務
「反正很便宜啊」,她毫不掩飾,相當直白地表示
 
 
 
聽到她終於決定要出院的時,大家都鬆了一口氣,好不開心
產房書記協助辦手續時,詢問道:「請問需要幾份出生證明」
她數了數份數後,特別強調:「給我英文證明就好」



書記很貼心提醒:「如要報戶口,可能還需中文證明」
她搖搖頭,冷冷一笑:「嘿!我才不希罕你們中華民國的國籍咧」
 
 
 
在耗用醫療資源,糟蹋完醫護人員後
竟還拋下這樣的一句話,令人不勝唏噓,咱們總是以廉價醫療沾沾自喜、甚至引以為傲
最後換來的卻是輕賤、鄙夷,這樣真的值得嗎















星雲說偈:甘露法

 
 
 
(文摘自102.11.08 人間福報)
 
 
 
禪為甘露法,定心滅諸惡,慧殺諸愚痴,永不受後有。
──《佛說本事經》 
這四句偈主要是讚歎禪定與智慧的殊勝
 
 
 
「禪為甘露法」
禪,如同甘露一般,能滋潤、長養我們的身心,讓我們身體舒暢,心開意解
 
 
 



禪坐時,心中會慢慢趨向安定和諧,進而法喜愉悅
悟道後的境界,更是一片光明,讓我們產生力量,歡喜迎向未來
 
 
 
禪,不是佛祖的、不是出家人的
甚至它也不是佛教的
禪是我們每個人的心,人人都擁有一顆「獨一無二」的禪心
現在問問大家,你知道你的禪心嗎?你有沒有獲得你的禪心、明白你的禪心呢
 
 
 
「定心滅諸惡」
如果你具足了禪定力,就能不為金錢所動搖,不為愛情所動搖,不為名位所動搖
不為煩惱所動搖,不為一切誘惑所動搖
 
 
 
真的就是「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麋鹿興於左而目不瞬」
定心就能滅除諸惡
 
 
 
「慧殺諸愚痴」
如果你有了智慧,就如同心中有了光明,所有的愚痴、不明理、邪知邪見等,都能破除
又如一把寶劍,能斬斷各種的無明煩惱
 
 
 
因為你有了禪的甘露法,有了禪定的力量滅除諸惡,有了智慧的寶劍
把愚痴無明都破除了,就能「永不受後有」
 
 
 
什麼是「後有」
即未來的果報、後世的身心,去除了愚痴、煩惱等後患
美好的人生自然能現前
 
 
 
縱然我們現在還無法做到禪宗裡
講的「大徹大悟」,只要能擁有一些禪定、智慧,對我們還是會有很大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