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7日 星期四

譚敦慈:海魚健康吃,小型清蒸為佳

 
 
 
(文摘自102.11.07 中國時報)
 
 
「長期食用深海魚類造成汞中毒」的研究報告
令民眾更加「食不安」



毒物科醫師林杰樑遺孀譚敦慈,在臉書上分享正確吃魚方式
只要吃對方法,小型海魚能有效降低罹癌機會,更有助保護心血管
 
 
 
吃魚要注意
 
 
 
譚敦慈表示,海魚分大型的鯊魚、鮪魚、旗魚及其他小型魚
大型魚只要不過量即可



小型魚對身體相當有益
可有效減少罹乳癌、前列腺癌、胰臟癌、大腸直腸癌等癌症機率
並有助防治心血管疾病、氣喘、腎臟病
 
 
 
她指出,美國政府雖建議6歲以下幼童、孕婦避免吃大型海魚
但同時也建議,心血管疾病患者每周至少吃2次海魚、腎臟病患者每周至少3次
顯示小型的海魚對心血管的保護備受肯定
 
 
 
台灣營養基金會吳映蓉執行長說
鮭魚的Omega-3脂肪酸豐富,但不建議常吃大型魚
1個月攝取盡量不超過1~2次
小型魚類則輪流食用,至於烹調最好以清蒸、煮魚湯為佳
魚類經高溫,內部氨基酸易轉化成致癌物質,須避免以烤箱烤、油炸等高溫烹調方式
 
 
 
深海魚致汞毒?漁業署,別太恐慌
 
 
台北榮總臨床毒物科吳明玲醫師研究
報告指出,食用過多深海魚恐致汞中毒,訊息傳出後,造成魚價下跌
 
 
 
立委昨質疑,以病人數據回推深海魚汞中毒,不夠科學
漁業署沙志一署長表示,不該「一竿子打翻一條船」,呼籲消費者不必太過恐慌
 
 
 
吳明玲表示,她研究主要是善意提醒民眾
任何一種食物都不宜長期、過量吃
深海魚汞汙染是全球問題,不只發生在台灣,世界各國對深海魚也多有建議食用量
 
 
 
她強調,不是要大家別吃深海魚
而是提醒「適量吃」,若非經年累月地吃,民眾不必太過擔心
 
 
 
建議,鯨、鯊、旗、鮪四種屬「極高汞」
的大型深海魚一般人1個月最多吃2次、每次分量約半個巴掌大
 
 
 
吳明玲研究是引用
台灣食品藥物管理署年報公布的市售魚種汞含量抽檢數據
但漁民生計已大受影響
 
 
 
農委會主委陳保基昨在立院備詢時表示,深海魚沒問題,但任何食物都不能吃過量
會請漁業署在3天內了解這份報告,進一步釐清
 
 
 
沙志一指出,不敢說研究有問題
但需要了解報告內容,魚類富含蛋白質、不飽和脂肪酸,是很好營養品
 
 
 
日本研究報告指出
甲基汞吃進人體後70天就會代謝掉一半
愛吃深海魚的日本人雖毛髮含汞濃度高,但也無汞中毒症狀
沙志一強調,深海魚一般人吃沒問題,但孕婦、發育期小朋友應注意
 
 
 
漁業署也強調
大自然岩石、海洋底泥本就含少量汞
台灣土壤中的汞濃度大約是130ppb,海洋底泥為20~250ppb
漁業署近年監測60件深海魚獲,皆未檢出甲基汞超標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