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20日 星期三

照片中的母親 <第九屆林榮三文學獎小品文獎>

 
 
 
(文摘自102.11.20 自由時報/林育德)
 
 
這張照片中,母親坐在融融的春光裡,一臉歡欣
滿眼深情地凝視著鏡頭
 
 
 
背景是她看顧了一生的攤子,龐大幽暗
前前後後,圍繞簇擁著她的,是一箱一箱的日用百貨
琳瑯堆滿了各式各樣的手帕絲襪梳子剪刀牙刷牙膏香皂洗面皂洗髮精刮鬍泡……
 
 
 
迤邐蔓延如生命力旺盛的熱帶植物
遮覆占領了攤架上所有的空隙,復攀緣牽引,上了攤架的橫梁直柱,高高低低
繽紛掛滿了五花八色的絲巾背包領帶皮帶……
 
 
 
剛坐下去的時候
還只是無憂少女抱在膝前的一小片木匣
扮家家酒似的,光陰的魔法卻開了個蒲島太郎式的玩笑
一抬眼,竟成了這般龐大幽暗的負擔
彷彿她的攤子也會長高長大,有如昔日前前後後圍繞簇擁著,她看顧了一生的子女
 
 
 
照片中的母親,通常都是正襟危坐
抿著嘴,一臉莊重,眼神氤氳著淡淡的哀愁,像是隨著時光的流逝
色澤褪盡光影朦朧的沙龍照中,妥慎擺設的背景靜物
 
 
 
即使是旅遊中熱鬧歡樂的團體合照
她也多是顏色拘謹,手挽抱著父親的臂,像個害羞的小女孩,半躲在父親身後
睜著不安的雙眼,探頭窺看
 
 
 
唯有在這張照片中,母親卻放下了矜持
露出滿口參差的假牙
笑得燦爛自然,歡欣的情緒似乎也感染了故鄉陰鬱多雨的天氣
 
 
 
難得洋溢著和煦的春暉,明暗烘托
讓母親布滿了皺紋和曬斑的黧黑面容,自龐大幽暗的背景中跳脫出來,曖曖發光
 
 
 
印象中,類似場景的照片有好幾張
母親身旁立著兄姊或妹妹,有時還有正在採買的顧客,入鏡權充路人
 
 
 
這樣的照片,由來大約是:在外地工作求學的子女
偶爾興起了回家看望母親的念頭,出了車站,先不回家,直奔擺在市場口的攤子
因為母親是一定在的,一如觀音亭裡永遠端坐著不動的菩薩
 
 
 
子女那時或許正熱中攝影
一到攤子,舉起相機就拍,也不顧母親邊草草梳整邊笑著搖手抗議
頭鬃離聳聳,也沒有抹粉啊
來不及換上收在簞司屜裡的心愛洋裝,就這樣毫無打扮地上了鏡頭
 
 
 
我手上的這一張,是我在國外求學時
頻頻寫信回家,抱怨異鄉生活的寂寞苦悶之後,姊姊寄來給我的
 
 
 
和照片一起寄到的,還有母親寫來的家書
混雜著台語和日式漢語,反覆叮嚀:吃飽穿暖心情放較開欸早日學成歸來……
末了還一再道歉,說自己無讀什麼冊,未曉寫批,不知要講什麼才好
 
 
 
讀至此,遊子豈有不為自己的任性
而涕淚滿襟,沾濕了手中的信,滴糊了眼前照片的呢
 
 
 
照片中的母親,一臉歡欣
因為她深情的目光,正眷眷凝視著鏡頭另一端的姊姊
以及幾天後,萬里外的我
 
 
 
評審意見/親情的影印-阿盛
 
 
寫親情,從一張母親看顧小雜貨攤
的照片著手,並對比其他家庭合照或獨照,不錯的方式
 
 
 
藉由照片的對比,彰顯了母親的個性與心情
描寫一個人,其實也「影印」了一個世代的部分共同樣貌
文中「家書」,只節錄數語,卻相當動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